第二在产业方面,中国(湖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、国务院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红利,进一步巩固了武汉作为全国重要创新城市的地位。
第三在交通方面,作为全国高铁中心、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城市,武汉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。
治理大城市病是重中之重
半月谈:近些年,一线城市被“大城市病”困扰,准一线城市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大城市病,比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、公共资源分配不均、环境污染、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等。您认为,准一线城市应该如何增强发展后劲、补足短板?
倪鹏飞:克服“大城市病”是现代化城市增强发展后劲、补足短板的重中之重。国际上,城市病问题主要发生在首都地区和特大城市,而我国的城市病问题已经蔓延到许多二线城市,体现在城市人口膨胀、交通拥堵、房价高企、空气污染、社会安全弱化、就业困难等多个方面。
规划和构建中国城市体系,除了重点发展城市群外,还应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。要构建多尺度、多中心的城市体系。第二,要强化大城市的规划与管理。用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引领大城市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,弱化拥挤效应对大城市规模经济的抵消。第三,对于一些人口拥挤的准一线城市,应疏散中心区的公共服务,推动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配置,转变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,将离心疏散确立为未来主要的空间发展方向。
城市,创造价值
半月谈:目前,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,中国社科院为什么要构建综合经济竞争力、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三大指标体系?
倪鹏飞:总体上说,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,以及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。这个“价值”有两层涵义,一是当前创造价值的能力,一是未来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。
我们构建的三大指标体系中,综合经济竞争力是指当前现实的竞争力,从产出的视角,评价城市的经济规模、经济增长和综合经济效率。采用GDP连续5年平均增量和地均GDP来合成衡量。GDP的增量综合反映了城市收益扩展的速度及规模变动,克服了增长率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可比性较差的缺陷。地均GDP,严格讲是地均绿色GDP,则综合反映了单位空间上的经济收益,以及对土地这一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,也就反映了城市创造和聚集财富的效率。
宜居竞争力主要从投入的视角考察。人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,宜居竞争力决定了城市对于人才,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,从而影响城市的产业体系竞争力。根据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框架,宜居竞争力由教育环境、医疗环境、安全环境、生态环境、居住环境、基础设施、经济环境这7个方面构成。
本文地址:http://ms.fujiannews.cn/news/2017/1107/1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