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上海5月22日消息(记者周洪 林馥榆)上海非遗专项资金设立5年来,已累计投入3807.6万元,数以百计的非遗代表项目和传承人受到资助。接下来上海将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,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,为不同门类、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。日前,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的发布会上,上海市文广局介绍了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实施一年来的工作成果。
位于淮海路附近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,赵子平和他的徒弟正在创作。墙面上的剪纸作品《敦煌》是他在敦煌采风后,经过数月潜心创作之后一气呵成剪出来的。赵子平剪纸从来不画图样,一张红纸信手剪来,一匹线条流畅的骏马就脱胎而出。和陕西、内蒙剪纸相比,海派剪纸虽出现较晚,却更讲究艺术性。赵子平介绍海派剪纸不能画,不能刻,所有功夫都在一把剪刀上。边介绍作品,赵子平指着对桌徒弟,“别看她年轻,她都已经拿着剪刀学了十几年。”
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电脑刻出来的剪纸作品,赵子平觉得非遗传承保护任重道远,“传承非遗要注重基本功,而不是用商品化的东西来替代。”除了剪纸,绒绣、灯彩、面人等多项非遗项目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都有传承展示。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毓其介绍,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曾有十余个传统工艺专业,现在虽然在复兴,但仍存在传承人断档,水平下滑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2016年5月1日,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正式施行,提出每3年对非遗保护情况进行评估。上海市市文广影视局牵头,共15个政府部门参与成立市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。
据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介绍,上海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(单项63项)、市级项目220项、区级项目400余项;国家级传承人94名,市级传承人647名,区级传承人700余名。
他指出,2012年6月,市文广影视局、市财政局共同制订出台《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,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正式设立,专项资金下设“项目补助费”和“传承人补助费”,根据项目生存状态、传承人数量、项目保护单位经济状况、合理利用前景等情况,通过社会化申报、专家评审、社会公示等程序,对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。专项资金设立5年来,已累计投入3807.6万元,24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(次)、188名市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因此受益,各项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动。与此同时,本市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三级专项资金配套体系也逐步形成。
王玮表示,下一步,上海市将为抢救性、传承性、生产性、整体性四类项目制定分类保护规范。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,为不同门类、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。
(原标题:非遗传承保护任重道远 上海将分类制订量化评估指标_央广网)